陈增银,主治医师,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院普通外科专业,硕士学位,现任青岛城阳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,兼任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腔镜外科分会委员,山东省研究性医院协会胆道外科分会委员,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介入医师分会委员,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肝胆胰分会委员。
从事普通外科及肝胆外科临床工作10余年,熟练掌握普通外科尤其肝胆外科常见疾病及多发病的诊治,曾先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、青医附院及青岛市立医院进修、学习,擅长微创手术治疗肝胆胰脾外科疾病,已常规开展腹腔镜肝胆脾相关手术,致力于以最小创伤解决病患肝胆胰脾疾病。
2008年研究生毕业,陈增银一直从事肝胆外科工作,从助手到独立完成手术,从开腹手术到腹腔镜微创治疗,每一例手术都清晰的印在了陈增银的脑海中,为他广开视野,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。“好的技术怎么来的,离不开多做手术。整天不做手术,技能只会越来越生疏。”陈增银说。
曾经有一名寒战高烧的老大爷,反复在多家医院住院,被诊断为“胆总管多发结石并肝内胆管铸型结石”,同时还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,血小板一度下降至19×109/L,因患者年事已高,多家医院不建议行手术治疗,担心术中或术后大出血。但病人如不实施手术,可能会出现感染性休克等危机生命的情况,陈增银与同事接到这个患者后,并没有草率武断的做出判断,是放弃手术?患者的病情很有可能会加重,还是冒险一搏,将风险留给自己?胆大心细的陈增银倾向于后者,他反复查阅相关国内外资料,认真分析病人病情,全面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,在积极纠正病人一般状况的基础上,经过充分的准备,成功为病人实施了手术治疗,术中肝内及肝外所有结石完全取净,未出现大出血现象,术后病人恢复良好,病人和家属都对这位年轻医师竖起了大拇指。
医生要敢于尝试和承担,陈增银以及他的团队不仅做到了,而且还不断创新,将微创技术在肝胆外科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。“传统的胆结石手术刀口可能达到12—15公分,但小切口手术却可以在5公分内完成,腹腔镜手术的话切口可以小至1公分。刀口小,对腹腔内的干扰少,恢复也会更快。对于心功能比较差的患者,微创的优势更明显。”说到自己的专业领域,陈增银便来了激情,这是一位医师的本能反应,要将他认为对患者好的东西,迅速传达消化给别人。
“医生要敢于承担,更要有敢于承担的能力。”这份自信和责任让他和他的团队屡次“冒险”,许多医院首例腹腔镜手术顺利完成,首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,首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,首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入路胆总管取石术……
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。正是基于对初心的坚持,以及“以病人为中心”的医疗服务理念,促使陈增银及其团队不断丰富理论知识,努力提高业务水平,认真付出就会得到医院、同事、病人的认可。在2015年,陈增银获选我院首批“优秀青年人才”,并圆满完成培养计划。在2015、2016、2017年,获评优秀科主任荣誉称号,在2018年获评首届医师节优秀医师称号。
在积极完成医疗工作同时,陈增银还兼任泰山医学院兼职教师,认真完成理论授课工作、见习及实习带教工作,受到学生的好评,曾获得医院中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二等奖,多次获得医院优秀教师、教学管理先进个人等称号。教学相长,工作中也注重临床科研工作,在国家级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,主编专著1部,参编参译专著两部。